首页 > 考研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中国不败而败”是指()。A.中日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中法战争D.第二次鸦片战争

“中国不败而败”是指()。

A.中日甲午战争

B.鸦片战争

C.中法战争

D.第二次鸦片战争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中国不败而败”是指()。A.中日甲午战争B.鸦片战争C.中…”相关的问题
第1题
近代历史上,中国“不败而败”的对外战争是()

A.中法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中日战争

D.第一次鸦片战争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和中法战争中国“不败而败”的共同根本原因是()。

A.清军贪生怕死

B.法军、日军武器先进

C.清政府封建统治腐朽

D.清军将领指挥失误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与“所有金属都不是液体”和“有的金属是液体”具有类似关系的选项为()

A.“或胜或败”与“不胜也不败&rdquo

B.“名正则言顺”与“言顺但名不正&rdquo

C.“人皆恶”与“人皆善&rdquo

D.“哀兵必胜”与“哀兵必败&rdquo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一位学者评论: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尼克松作了一个让步,但它或许是达成一项和解最小的让步,从长远来看……增进了世界和平的前景。尼克松的“让步”是指他承认()

A.朝鲜停战协定

B.中日邦交正常化

C.一个中国的原则

D.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材料]抗日战争爆发后,毛泽东根据当时的“亡国论”和“速胜论”,的言论,科学分析中日双方的特
点,写下了《论持久战》的文章。文章指出:从军事力量对比上看,中国弱,日本强;两国人力物力情况,中国是大国、地大、物博、人多、兵多,日本是小国、地少、物少、人少;此次战争的性质,中国进行的是反侵略的、进步的、正义的战争,日本则是侵略的、非正义的战争;从国际援助上看,中国得道多助,日本失道寡助;最后从战争发展看,中国能支持长期战争,日本经不起长期战争。根据以上情况,综合中日双方矛盾的各个方面,可以得出结论:中国的抗日战争既不会亡国,也不能速胜,而只能是持久战。

依据毛泽东提出的20世纪30~40年代中日双方力量对比的四大特点,剖析抗日战争中的“亡国论”和“速胜论”,并且简述毛泽东的“持久战”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2005年12月5日,中国和日本在东京签署中日长期贸易协议。这是中日两国自1978年首次签订中日长期贸
易协议以来,第六次签署类似协议。这次长期贸易协议的核心内容是

A.中日两国要在节能技术和设备以及环保技术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B.中日两国要在东海油气开发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C.中日两国要在防治空气污染技术和设备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D.中日两国要在技术交流和投资贸易方面进一步加强合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占领华北的初期,日军采取()方式掠夺与控制中国。A.军管理B.委托经营C.中日合办D.自给主义

在占领华北的初期,日军采取()方式掠夺与控制中国。

A.军管理

B.委托经营

C.中日合办

D.自给主义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梁启超在《变法通义》中叙述了同治初年德相俾斯麦的一段话:“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梁启超叙述这段话的根本意图是()

A.比较中日近代化异同

B.说明中国进行社会政治变革的必要性

C.批评洋务派的活动

D.寻找甲午战争中中国战败的历史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以下是上海《申报》对某一历史事件的报道,这一事件标志着()
A.时间新闻标题1919年2月4日《巴黎会议之中国问题》1919年5月3日《中日青岛问题之紧急》1919年5月7日《北京学生示威行动之别报》1919年5月27日《上海学生已罢课》B.中国近代史开端C.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D.人民解放战争胜利E.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具有缓泻而不伤气,逐瘀而不败正之功,宜选用的饮片是()

A.生大黄

B.酒大黄

C.熟大黄

D.大黄炭

E.清宁片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