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千余年的发展中,欧洲的政治家和统治者们虽不惜使用最强大武力,却都失败了。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撕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到,如此下去,欧洲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材料二: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等六国签署了煤钢联营协定,由此开辟了由经济联合入手解决欧洲统一问题的新途径。从战后资本主义发展环境看,走此途径,也是有共同经济基础的。1958年,六国又组成了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联营。1967年,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欧洲共同体的主要目标是争取成员国之间逐步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交流,进一步促进经济的发展。——材料一、二均摘自《世界史》材料三:60年代中期建立的欧共体,向着经济政治联盟的方向发展。1992年,欧共体12个成员国正式签订了《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大大扩大一体化的范围,确立了分析实现欧洲经济和货币一体化的目标。任务和步骤;并正式将“欧共体”改名为“欧洲联盟”,简称欧盟,同时提出建立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以及司法与内政事务的合作。1993年,欧盟正式成立,标志着欧共体正式由一个以经济合作为主的组织转变为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2022年1月1日,欧元正式启用,三亿多“欧洲公民”开始使用欧元。——摘编自书刊有关资料回答:(1)材料一说:“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结合所学知识,举出世界近代现代史上两个试图统一欧洲的例子,并指出他们失败的共同原因。(2)依据材料一、二分析欧洲共同体成立的原因及目的。(3)二战后至今,欧洲的统一过程有何显著特征反映了当今世界发展的哪些趋势?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谋求欧洲统一有相当远的历史渊源。然而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历史上东、西方社会的交流是双向的,在相互对视中加速了文明的融合与冲突,既有“东学西传”,也有“西学东渐”。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火药、指南针、印刷术——这是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指南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总的来说变成科学复兴的手段,变成对精神发展创造必要前提的最强大的杠杆。——马克思《机器、自然力和科学的应用》指出材料一中提到的三大发明广泛应用于哪一时期概括三大发明传入欧洲的影响()

A.魏晋时期

B.唐宋时期

C.促进了欧洲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的转变

D.印刷术推动了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材料一 亲爱的女士,我说我们曾经多少次消受甜蜜的接吻、热情的拥抱以及同床共枕;就光是我能经常瞻仰你们的娇容、优美的仪态,尤其是亲近你们那种女性的温柔文静……因为凡是有理性的人都会说:我爱你们,就跟别的男人爱你们一样,是出于天性。谁要是想阻挡人类的天性,那只怕不但枉费心机,到头来还要弄得头破血流B.——《十日谈》C.材料二 有人说,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只是刚刚撕开了套在人类身上的笼子,启蒙运动则在进一步撕裂套在人类身上笼子的同时,把统治者关进了笼子D.——李侃《中国近代史》E.(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十日谈》的作者并概括作品所表达的理念F.(2)结合所学,指出材料二中后两个笼子的含义,并从18世纪后半期现代民主政治的具体实践角度指出欧洲启蒙运动的直接贡献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明末清初,天主教耶稣会士来华传教。在传教的同时,除了向中国朝廷和士大夫进献一些新奇工艺品外,还介绍了某些科学知识。面对西学的冲击,中国开明的知识分子才真正意识到,原来自己的国家,自己的文明,并不是这世间唯一先进优越的,这些耶稣会士“货真价实的代表了欧洲的智慧,迫使他们的东道主承认在自己的文明之外,还存在有一种假如不相等,但也是可以钦佩的文明”。然而,传教士们在传教之时,只是把学术作为一种笼络人心的工具,在传播时也加以保留。因此,这种中西文化的交流在当时的实际效果是很有限的。——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上卷)

材料二

从利玛窦为代表的西方传教士的角度来看,他们的最初目的,是在中国传播天主教。但是他们很快发现,僧侣在中国的地位并不怎么高,至少不如他们在欧洲的时候一般德高望重受人敬重。而中国人,已经在“天朝上国”的繁荣强大之下受用了几千年,对一切的外来文明都似乎不屑一顾。而当时中国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也走向空前的强化。正统儒家文化需要对中国社会保持一种极为严格的思想控制。经历数千年的发展,儒家文化在中国已经形成了一套严密的理论体系,绝不容许任何其他宗教在此完整体系上打开哪怕是一个缺口。——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近代史》

问题一、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早期西学东渐对中国产生的影响。

问题二、根据材料一、二和所学知识,分析早期西学东渐在当时的中国没有产生实际效用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⑶上述材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遭到的一次最大规模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在民族危机空前加严重的时刻,国共两党再次合作,开始领导全民族抗战。材料二:红军、海军和苏联全体公民必须保卫每一寸苏维埃土地,战斗到最后的一滴血,来保卫城镇和村庄......战时,要保持团结并不太难,因为有一个打败共同敌人的共同目标......

⑶上述材料给我们的思考和启示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列材料()
A.材料一:《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业寝,纺绩积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縿,此其分事也B.材料二:自田制坏而兼并之法行,贫民下户复多,而中产之家(相当于自耕农)赈贷之所不及,一遇水旱,狼狈无策,只有流离饿莩(饿莩,饿死的人)耳C.——董猬《救活荒民书》D.材料三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材料,完成1-3小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材料一:在纺织和化纤制品中添加纳米微粒,可以除味杀菌。材料二:纳米材料已做成无菌餐具、无菌食品包装。材料三:纳米技术可以使墙面涂料的耐洗刷性提高10倍,还可以制成自洁玻璃和瓷砖。材料四:纳米陶瓷有望成为汽车、轮船、飞机等发动机部件的理想材料,它能大大提高发动机效率、工作寿命和可靠性。1.纳米技术的应用使建筑界的清洁工作效率大大提升()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

A.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小题

B.材料一

C.

D.材料二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罗马法从最初的一种狭小和简陋的农村共同体的法律,发展成为一种强大的城邦国家的法律,后来又成为一种帝国的法律。而这个帝国统治着几乎为当时的人们所知道的整个文明世界。材料说明罗马法()

A.扩大了罗马的统治疆域

B.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

C.推动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D.促进了欧洲文明的转型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列关于人与规律关系的材料。材料1赫拉克立特则进一步把“命运”称为“逻各斯”,他宣称命运本身

阅读下列关于人与规律关系的材料。

材料1

赫拉克立特则进一步把“命运”称为“逻各斯”,他宣称命运本身就是那贯穿宇宙实体的“逻各斯”。他认为“逻各斯”永恒存在着,万物都是根据“逻各斯”而产生,它是任何事物都应该遵从的。

摘自《欧洲哲学简史》

材料

当我们不知道自然规律的时候,自然规律是在我们的意识之外独立的存在着并起着作用,使我们成为“盲目的必然性”的奴隶。一旦我们认识了这种不依赖于我们的意志而起着作用的 (马克思把这点重达了千百次)规律,我们就成为自然界的主人.在人类实践中表现出来的对自然界的统治是自然现象和自然过程在人脑中客观正确反映的结果,它证明这个反映(在实践向我们表明的范围内)是客观的,绝对的、永恒的真理。

摘自列宁《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

材料3

承认自然界的必然性,并从其中引出思维的必然性,这是唯物主义。从思维中引出必然性、因果性、规律性等等,这是唯心主义。

摘自《列宁选集》第2卷,第167页

材料4

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报复了我们。每一次胜利,在第一步都确实取得了我们预期的结果,但是在第二步和第三步却有了完全不同的、出乎预料的影响,常常把第一个结果又取消了。美索不达美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光了,但是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竟因此成为不毛之地,因为他们使这些地方失去了积聚和贮存水分的中心。

摘自《恩格斯有关论述》

材料5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今天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就《1999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对中外媒介进行了发布。他指出,经过近些年来的努力,全国环境污染恶化趋势总体上开始得到基本控制,部分地区和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他同时指出,我国环境形势仍然相当严峻。具体表现为,水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是水体污染和水资源短缺,主要河流有机污染普遍,水源污染日益突出;我国近岸海水污染严重,海洋污染恶化的趋势仍未得到有效控制。近岸海域东海污染最重,其次是渤海,南海、黄海水质相对较好;1999年,我国大气环境污染仍然以煤烟型为主,主要污染物是悬浮颗粒物和二氧化硫。少数特大城市属煤烟与汽车尾气污染并重类型。酸雨污染范围大体未变,面积占国土面积的30%。污染程度居高不下。

摘自《人民日报海外版》(2000年6月6日第一版)

请回答如下问题:

(1)分析材料1、2、3,简述“逻各斯”含义,并指出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在规律问题上的区别。

(2)分析材料4,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对自然界的胜利”的含义。

(3)分析材料5中的观点,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正确道路。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A.材料一:在160年间,银钱比价表现出较长时期的相对稳定,始终是在一千文左右波动。在鸦片战争前夕,银一两所换制钱已达一千二三百文,最高达一千六百文。1845年银价上涨更甚,御史刘良驹奏称:银价之昂未有甚于今日者,京中纹银每两易制钱乃二千文,外省则每两易制钱二千二三百文不等,而且其势日就增加,尚无底止。中国银贵钱贱现象日益严重E.材料三:见下图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关于研究文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研究文献大体可以分为两类,即研究对象的直接相关材料和他人的相关研究文献

B.一手文献和二手文献有同等使用价值

C.所有通过网络阅读和下载的文献,均属于网络文献

D.只有一定级别的作者和刊物上发表的文章,才属于研究文献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