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成人高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四名同学分别概括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一项概括的最准确()

A.繁荣与开放并存

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D.政权并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答案
收藏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四名同学分别概括了明清时期(鸦片战争前)的历史特点。你认为哪…”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学者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中指出:“以保守的对策来对付进取的政策,这种中西之间的态势就是鸦片战争后一系列变化的基础和原因……中国在世界民族之林中所处的被动局面,不是开始于鸦片战争,而是从郑和航海(1405—1433)以来已见端倪了”对该观点认识正确的是()

A.郑和航海时期的中国已经落后于西方

B.西方进取从根本上加速了明清社会的转型

C.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对外交流完全停滞

D.政策差异导致了中西历史发展方向的迥异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面是四名同学分别写出的某-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其中书写正确的是()

A.阳光→草→兔→狼

B.草→昆虫→青蛙→蛇

C.蛇→青蛙→昆虫

D.蝗虫→鸣→细菌和真菌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单选9. 四名同学折纸鹤,每人折了9只纸鹤,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19只,还剩多少只列式正确的是()

A.3×9-19

B.4×9-19

C.4×9+19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某中学历史兴趣小组把明清的历史作为研究性学习的重点。经过研究,他们把这一时期的历史特征概括为()

A.政权并立和民族交融

B.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C.民族关系的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明清时期一位学者分析说:“必有兄老先营货殖于前,子弟方得专事读书进取,以致身通显。是故古者四民(士农工商)分,后世四民不分。古者士之子恒为士,后世商之子方能为士。天下之士多出于商。”这则材料反映了明清时期()

A.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B.商人子弟大量入仕,重农抑商政策被打破

C.士商融为一体,推动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

D.商品经济发展使商人地位有所提高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有学者认为,以大历史观审视,明至清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与文化无疑具有阶段性的总汇性质;也必须注意到,这一时期为传统中国迈入近代社会培植了活性因子,准备了运作机制下列项中,能体现“活性因子”的有()①市民阶层的壮大②君主专制政体的强化③商品经济的繁荣④近代民权意识的勃兴。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宿舍里四名同学约好下下周末去外地旅游。一名同学突然有事无法前往,由于票已预订,其他三名同学让不去的同学把票让出来,找隔壁宿舍的同学一同前往。这名同学说,让我考虑考虑。结果考虑了近一周还没有决定,引起了其他三名同学的不满。引起宿舍矛盾是因为:()

A.社会建构

B.组织文化

C.社会情境

D.个人性格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哪一时期出现了食疗学专著?()

A.先秦时期

B.晋唐时期

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实力最强的是徽商和晋商。()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明代民谚有“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之说,反映了明清松江地区棉纺织业的兴盛。鸦片战争以后,“
松太布市,消减大半”。至19世纪70年代,江南各地“妇女愁叹坐食,机杼不闻,”“纺绩稀少,机轴之声几欲断矣。” 据此请回答: (1)上述材料说明了什么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 (2)给中国经济带来哪些影响?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市朝无拘管,何处不渔蓑这句话体现了明清时期的“市隐”“吏隐”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