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到十几倍,《齐民要术》记载则达到几十倍至上百倍,而同时期的欧洲收获量只有播种量的二、三倍,最多不过六倍。形成如此差异的主要原因是,当时我国()

A.以家庭为基本生产单位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C.曲辕犁的使用提高了耕作效率

D.铁农具广泛使用

答案
收藏

B、以精耕细作的模式经营农业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据学者对6世纪的农业研究发现,我国粟的收获量至少为播种量的十…”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15年10月,我国学者屠呦呦因为发现()并对其衍生物的研究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A.麻黄素

B.莨菪碱

C.奎宁

D.青蒿素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据考古发现,使用磨制石器、种植粟的人是()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居民

D.半坡居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我国年仅22岁的优秀青年学者曹原研究发现:当两层石墨烯以一个“魔角”叠加在一起时,再加入一定数量的电子,石墨烯的电阻突然变为0。此现象中石墨烯是()

A.绝缘体

B.导体

C.半导体

D.超导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麻雀喜食高粱,会造成粮食减产。但我国科学家最近发现,麻雀对高粱也会“挑食”。标准鸟类(麻雀)行为学实验证明,花青素和原花青素是影响麻雀食性行为的根本原因,并且发现了麻雀挑食的分子机制。这一发现为培育抗鸟的高粱新品种和防治农业鸟害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这说明①麻雀挑食的分子机制的发现,有利于高粱品种的改进②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麻雀具有了新的价值③科学家的研究成果正确地把握了事物联系的多样性④研究成果揭示了麻雀与高粱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在学术交流会上,一位国外学者以没有遗迹、缺乏相应年代的文字记载而否定夏朝的存在。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反驳这位学者的是()

A.曾经外国考古界以同样的理由否定商朝的存在,但随着对甲骨文研究的加深和殷墟的发现,他们不得不改写对中国历史的记录

B.与西方以石头为建筑材料、记录载体不同,我国古代多以木头为建筑材料、记录此外受地质气候等影响,保存遗迹、文字等难度更大载体

C.我国有很多关于夏朝的记载和传说,春秋时候杞国人在当时就被认为是夏人后裔,《史记》也有关于夏后氏(夏朝国王)称号等的准确记载

D.该学者及其团队前不久在爱琴海某小岛发现了尚未明确年代的小型石头建筑,他们结合当地人口头传说故事就认定这是史书记载的某文明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120处,其中长江流域90余处,黄河流域12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40余处,且分布于山东、浙江等省区。据此推断()①我国还处于采集的时代 ②我国出现了原始的农业 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 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国外学者曾对犯罪人与非犯罪人的性染色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犯罪行为(尤其是暴力犯罪)与()有密切的关系。
国外学者曾对犯罪人与非犯罪人的性染色体进行比较研究,发现犯罪行为(尤其是暴力犯罪)与()有密切的关系。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据美国学者研究报道,美国牙医HBV感染率较普通人群高()倍

A.2~4

B.3~6

C.1~2

D.3~5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我国学者对教学过程的本质问题作了一些研究,可以归纳为()。

A.教学过程实践说

B.教学过程结果说

C.教学过程发展说

D.教学过程认识说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据学者研究,唐朝“安史之乱”后百余年间的藩镇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藩镇(表看文档)()

A.控制了朝廷财政收入

B.彼此之间攻伐不已

C.注重维护中央的权威

D.延续了唐朝的统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及配套规章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对农业转基因生物的研究、试验、生产、加工、经营和进出口实施全面的管理。()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