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甲乙丙丁四人共同实施犯罪,甲乙拿木棒殴打,丙徒手殴打,丁拿铁棒在一旁助威,被害人最终死亡。分析四人行为,下列正确的是?()

A.甲乙丙丁对被害人的死亡均有责任

B.甲乙丙丁对被害人的死亡不均有责任

C.丙徒手殴打,不会致人死亡,对被害人死亡没有责任

D.丁在一旁助威,不会致人死亡,对被害人死亡没有责任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甲乙丙丁四人共同实施犯罪,甲乙拿木棒殴打,丙徒手殴打,丁拿铁…”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寻衅滋事罪在犯罪客观方面表现为()

A.随意殴打他人,情节恶劣的

B.追逐、拦截、辱骂、恐吓他人,情节恶劣的

C.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务,情节严重的

D.在公共场所起哄闹事,造成公共场所秩序严重混乱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不属于《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所称严重不良行为的是()。

A.非法携带枪支、弹药或者弩、匕首等国家规定的管制器具

B.沉迷网络

C.结伙斗殴,追逐、拦截他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等寻衅滋事行为

D.殴打、辱骂、恐吓,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恐怖活动组织是指()以上为实施恐怖活动而组成的犯罪组织

A.两人

B.三人

C.四人

D.多人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传染病分为()。

A.甲乙两类

B.甲乙丙三类

C.甲乙丙丁四类

D.甲乙丙丁戊五类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下列()种情形,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

A.结伙斗殴、殴打他人、寻衅滋事、侮辱妇女或者进行其他流氓活动的

B.聚众扰乱车站、码头、民用航空站、运动场等公共场所秩序的

C.非法举行集会、游行、示威的

D.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实施犯罪或者以使用枪支、爆炸、剧毒等危险物品相威胁实施犯罪的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甲于2003年6月与乙合谋共同诈骗李某30000元,甲乙平分各得15000元。在审查本案期间,甲主动交代曾在1997年3月间诈骗张某4000元的犯罪事实。在处罚甲诈骗罪时其犯罪金额应为()。

A.34000元

B.30000元

C.19000元

D.15000元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下列行为或措施与法律对应正确的是()

A.刘某将自己积累的资金用于放高利贷——刑法

B.对涉嫌行贿犯罪和共同职务犯罪的公立学校校长采取留置措施——监察法

C.某国企的总经理利用职务之便将公司的巨额资金占为己有——监察法

D.甲因殴打乙被某县公安局处以 200 元的罚款并拘留 10 日——刑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已知,甲乙丙丁四人,甲的身高比乙高,丙至少比一人高,丁不是最矮的,那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一定比甲高

B.乙不比丁矮

C.丙肯定比乙高

D.丁有可能比乙矮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甲乙二人与丙有仇,都想教训一下丙。一日,三人见面,争吵起来,争吵中,乙抓起一木棒用力朝丙的腿上砸去,将丙打坐在地,乙将木棒扔掉。甲捡起乙扔下的木棒,用力朝丙的头上很砸多次,丙当即死亡。甲乙二人属于共同犯罪。()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根据《未成年人学校保护规定》,学生实施的下列哪些行为属于欺凌,教职工发现后应当及时制止?()

A.殴打、脚踢、掌掴、抓咬、推撞、拉扯等侵犯他人身体或者恐吓威胁他人

B.以辱骂、讥讽、嘲弄、挖苦、起侮辱性绰号等方式侵犯他人人格尊严

C.抢夺、强拿硬要或者故意毁坏他人财物

D.恶意排斥、孤立他人,影响他人参加学校活动或者社会交往

E.通过网络或者其他信息传播方式捏造事实诽谤他人、散布谣言或者错误信息诋毁他人、恶意传播他人隐私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题目略长,不要彷徨,套路不深,何必当真。荆州某公园举办水仙花展,有甲乙丙丁4名志愿者,随机安排2人到A展区,另外2人到B展区维持秩序,则甲乙两人同时被安排到A展区的概率为()

A.1/12

B.1/6

C.1/3

D.1/2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