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极谱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电化学极化的存在B.电极表面附近产生浓差极化C.溶液中被测物质向电

极谱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

A.电化学极化的存在

B.电极表面附近产生浓差极化

C.溶液中被测物质向电极表面扩散

D.滴汞表面的不断更新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极谱波形成的根本原因是()。A.电化学极化的存在B.电极表面…”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下列方法中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的是()。

A.电位分析法

B.极谱分析法

C.电子能谱法

D.库仑滴定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常用的电化学分析方法有电位分析法、库仑分析法、极谱分析法和溶出伏安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对电化学分析法分类的叙述中正确的有()。

A.电位分析法和库仑分析法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B.极谱分析法和电导分析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C.电解分析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而电位分析法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D.电导分析法属于电化学分析法,而极谱分析法不属于电化学分析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名词解释:极谱极限电流,扩散电流,迁移电流,残余电流,充电电流,极谱极大,氧波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循环伏安法与示波极谱法具有不同样形式的峰电流和峰电位方程式。()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在3mol.L^-1盐酸介质中,Pb(II)和In(III)还原为金属产生极谱波。它们的扩散系数相同,半波电位分别为-0.46V和-0.66V。当1.00x10^-3mol.L^-1的Pb(II)与未知浓度的In(III)共存时,测得它们极谱波高分别为30mm和45mm。计算In(III)的浓度。
在3mol.L^-1盐酸介质中,Pb(II)和In(III)还原为金属产生极谱波。它们的扩散系数相同,半波电位分别为-0.46V和-0.66V。当1.00x10^-3mol.L^-1的Pb(II)与未知浓度的In(III)共存时,测得它们极谱波高分别为30mm和45mm。计算In(III)的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电位配位滴定法测定青霉素含量时采用指示终点的方法是()。

A.永停滴定法

B.氧化还原指示剂

C.示波极谱法

D.电位滴定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未知Ni2+试液,直流极谱法测得其波高为4.80mm(剩余电流已扣除)。加入0.50mL 1.00×10-3mol·L-1Ni2+标准溶液

某未知Ni2+试液,直流极谱法测得其波高为4.80mm(剩余电流已扣除)。加入0.50mL 1.00×10-3mol·L-1Ni2+标准溶液于25.00mL未知Ni2+试液中,测得其波高为7.20mm。计算该未知液中Ni2+的浓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平行反应极谱催化波的反应机理如下:O+e-→R(电极反应),R+Z→O(化学反应),判断下列说法哪一种正确()。

A.物质O催化了物质Z的还原

B.物质R催化了物质Z的还原

C.物质Z催化了物质O的还原

D.物质O催化了物质R的氧化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采用标准加入法测定某样品中的微量铜,取5.00mL试液,加0.1%明胶5mL,用水稀释至50mL,倒出部分试液于电解池中,

通氮气10min,然后扫描电位记录极谱波高,记录纸上测得波高50格,另取5.00mL试液,加1.00mL(0.50mg·mL-1)标准Cu2+溶液,然后按上述同样方法分析,得波高为80格。解释各操作步骤的作用;计算样品中铜的含量。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