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

A.开篇两句分别描写了漠漠边城、哀切角声、冲天烽火、耸立高台等景物,凸显了边地雄浑、悲壮的景致特征

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

C.应待人来中应字特别强调了肯定的语气,全句虽未直接点明战争战事,但词人坚定的信念却溢于言表

D.词人月夜登高望远,内心的激情奔腾激荡,借所见所闻写出心中的忧思,突显了陆游诗歌的现实主义风格

答案
收藏

B、悲歌击筑一句,以荆轲刺秦,易水送别的典故表达了收复中原无望,国家前路茫然,悲观失望的情绪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
A.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B.临江仙①C.苏轼D.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E.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F.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当时词人住在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苏轼还在东坡筑屋名雪堂。这首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4-15题。沁园春① 刘过风雨中欲诣稼轩,久寓湖上,未能一往,因赋此词以自解。斗酒彘肩,风雨渡江,岂不快哉!被香山居士,约林和靖,与坡仙老,驾勒吾回②。坡谓西湖,正如西子,浓抹淡妆临镜台。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白云天竺去来③,图画里、峥嵘楼观开。爱东西双涧,纵横水绕;两峰南北,高下云堆。逋曰不然,暗香浮动,争似孤山先探梅。须晴去,访稼轩未晚,且此徘徊。注释①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任绍兴知府兼断东安抚使,派人去召请住在临安(今杭州)的刘过来绍兴一聚,刘因故未能前往,便写信并作此调回复。②驾勒吾园:强拉我回去。③“天竺去来”以下大句:白居易在杭州时,很喜爱天竺寺一带的景色。他的《寄韬光禅师》诗:“东涧水流西涧水,南山云起北山云”,便是写东西二涧和南北两高峰的。14.下面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项是()

A.作者借用樊哙斗酒之肩豪爽宴饮的典故,想象稼轩招待自己的饮食,用极强的画面感体现出主客二人豪气干云的性格

B.苏轼和白居易都曾在杭州为官并留下许多名章隽句,林逋是在杭州孤山隐居的宋初高士,在本词中作者将不同时代的文人雅士聚集在一起,词风罕见,别出心裁

C.词中化用了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等古诗名句,巧妙自然地描写出了令人施连忘返的杭州之美

D.作者开篇用风雨渡江表明自己是因为天气原因而未能赴辛弃疾之约,同时又为末尾须晴去埋下伏笔,前后呼应,词意周到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6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⑤试新茶⑥。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息、慨叹。④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⑤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⑥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上超然台后,看到壕一城花千家,侧面说明超然台比较高

B.这首词描绘了暮春烟雨的美丽景色,作者也为之触动情思,感到超然快乐

C.酒醒却咨嗟,是因为他思乡的情绪。他又是以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来排遣这种情绪的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6题。玉楼春①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5~6题。任所寄乡关故旧①()

A.诗人坦诚自己本性冷漠,且坚守士人贫穷之态,即迂腐,不通达人情世故

B.颔联中厌常二字,足以体现诗人不追求奢华、崇尚节俭的生活态度

C.故人若问起便回答只一般,简单三个字可看出诗人为人处世的谦逊

D.诗人看似叙旧,但对试图通过他寻津觅径的人来说,则是严正的告诫和提醒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鼎代指官场,山林代指民间,上阕首句是说词人对自己有顺有逆的仕途产生出梦幻般的感觉

B.上阕后两句写词人劝慰好友祐之即使仕途遇到了挫折,如果有了好心态,生活依然可以充满诗意

C.下阕前两句是回忆二人当年风雨夜对床无拘无束知音畅谈的快乐时光,温馨中含有几多惬意自在

D.下阕最后两句使用了比喻和对偶的修辞格,写出了晓山的秀美青翠和秋水的清澈明净,生动传神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7~29 小题。

第 27 题 这首诗的层次及各层的含义是什么?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阅读下面一段课文,回答下列 21~23 小题。

第 21 题 分析这首诗融写景、抒情、说理为一体的特色。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 题。又送别李峤岐路方为客,芳尊暂解颜。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注】芳尊,是指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的又字加重了离情别绪,读来令人感慨

B.首联前句的歧路照应诗题送别,后句则写以醉酒来释愁,使离愁更进一层

C.颈联用地点的转换,从空间上突出了离别后距离的遥远,度与绕十分贴切

D.末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自己旦夕之间鬓发变斑白,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苦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5~6题。送虢州王录事之任()

A.从题目来看,这是一首送别诗,而诗中自始至终没有一句直写离情别绪,而送别之情却蕴含其中

B.首联中羽翼是比喻,羽翼高是说王录事志向高远,希望他位至宰辅,与下文他久居低位形成对比

C.颔联中的青袍是唐朝八品、九品官员的官服,与《琵琶行》青衫湿中的青衫含意相近

D.盘根喻难办之事,发硎刀喻其杰出才干,尾联的意思是希望友人到任后能施展才华,取得良好政绩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

阅读李清照的《声声慢》,然后回答 21~23 小题。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Page}第 21 题 这首词表现了什么样的感情?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