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判断题]

记者采访时,园长要详细地向记者陈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越详细越好。()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记者采访时,园长要详细地向记者陈述事情的前因后果,越详细越好…”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哪几类采访尤其需要记者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新闻采访要求记者具有强烈的时间观念,这种特点称为()。

A.专业性

B.突击性

C.灵活性

D.多变性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去年,某乡西瓜大获丰收。然而,丰收后的瓜农尝到的却是增产不增收,甚至是亏损的苦涩。某媒体记者对该乡瓜农进
行了采访:

记者:“今年你们乡种了多少亩西瓜?”

瓜农:“我们乡去年只有4000亩,今年则达到了12000亩。因为去年销量不错,今年全乡蜂拥种瓜。”

记者:“今年西瓜卖价如何?”

瓜农:“今年各地气温都较高,周边省份的西瓜几乎同时上市,瓜价一路下滑,现在每斤只能卖3角钱。”

记者:“那你的瓜运进城后,买的人多吗?”

瓜农:“品种太老化了。现在城市居民都喜欢吃小巧的袖珍西瓜。我们种的西瓜个头太大,只能进酒店、餐馆。”

记者:“每亩瓜田的成本大概是多少?”

瓜农:“我们用的是传统种植技术。各种成本加起来,每亩地的成本在700元左右。按照今年的收成,每公斤卖到4角才能保本。”

联系经济常识内容,从西瓜丰收却遭市场冷遇这一事实中,瓜农应得到什么启示?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记者采访中居民对某项政策发表评论,这种形式的政策评估属于()

A.内部评估

B.委托评估

C.正式评估

D.非正式评估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

水泥业作为高污染、高耗能、产能过剩的行业,一直是宏观调控的重点行业。而记者近日在采访时发现,一个按国家规定不得开工建设,且被Y州州委州政府数次批示叫停的水泥项目,却正在大张旗鼓地抢建。有关专家称这是一个典型的“产能过剩行业调控失灵范本”。 2010年2月24日,Y州工信局《关于Y州水泥产业发展情况的汇报》称:该水泥项目,州委州政府明确要求缓建,但项目所在地、该州所属的T市一直在推进,建议按州委州政府意见办事。2月25日,州领导在这份材料上批示:“赞成工信局意见,关于T市的水泥项目,应采取措施予以缓建,T市应从大局出发配合工作。”

但是作为Y州管辖的T市并未听从州领导的意见。不久,T市水利部门批准了该项目的用水审批文件。此后不到两个月,该项目土建工程强行开工。5月28日,在Y州工信局《关于T公司项目进展情况汇报》上,州领导再次批示“州委州政府是一直不赞成此项目的,要想尽办法缓建。”

与此同时,该项目开始挖地基,进行更大规模的施工建设。2010年8月19日,T市市委书记、市长带领市四大班子成员及各委、办、局负责人共100余人赴承建该项目的公司视察工作。该公司负责人向市领导表示:克难攻坚,抓紧施工,争取早投产、早见效。10月28日,州领导第三次在一份材料上批示“这个项目以缓建为好。”在这次批示后,T市和承建该项目的公司反而加快了建设步伐。11月中旬,记者在施工现场看到,“战胜困难抢工期”的红色条幅在猎猎寒风中飘舞。 请回答:

(1) 公共政策失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2)从政策失灵的角度分析本案例中州领导三次批示难阻项目开工的原因。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我是 “叛徒”, 我要拯教乞丐村 他原本是一个小乞丐,但儿时心灵所受的戕害至今仍一幕幕浮现
在他的脑海,并成为他彻底改变那种屈辱生存状态的巨大鞭策力。经过几番苦命挣扎与奋斗,他终于圆了大学梦;但是,他的灵魂又一次受到了深度重创,重创下他萌生了更大的梦想——这梦想的实施竞引起全国各大重量级媒体的极大关注,无意间,他成了中国最具新闻性的人物之一。 小乞丐觉醒了:我要读书上大学 李玉平于1984年10月12日出生在以“乞丐村”闻名的甘肃省岷县小寨村。从小他就被爸爸多次领到大城市去乞讨。他记忆最深的是六岁那年,他第一次被父亲强行拉着出远门到成都去乞讨。当看到平时对自己相当严厉的父亲竟然从怀里摸出一个破碗,向过路的行人下跪时,年幼的李玉平不禁惊呆了。没容他多想,父亲命令他也在身后跪下。他倔,梗着脖子不愿跪。父亲低声威吓他:“跪下!小心揍扁了你。”他只得含泪跪下了。 跪着的父亲边作揖边向过路人乞求着:“可怜可怜我这没娘的孩子吧,两天没吃东西了。你们就是救苦救难的活菩萨!” 一天下来居然乞讨到20多元钱。父亲高兴地说:“嘎小子,这不比种田强百倍?”乞讨了近一个月,父子俩给家里带回了300多元钱,一家人高兴得合不拢嘴。 第二年同样的季节,父亲又强行带他到成都乞讨。20多天后,他们被警察逮住了。警察教训父亲说:“这小乞丐本该到学校好好读书嘛,不读书会一辈子过这种叫花子的生活。你做父亲的亏心不亏心?”父子俩被强行遣返,回到了千里之外的小寨村。 第三年,即他8岁那年,当父亲又要强行带他出去乞讨时,他坚决不肯。父亲狠狠地揍了他一顿,他坚决不屈服,并发誓说: “你打死我,我也不去了。”“那你想干啥?”他脱口而出:“我要读书上大学!”尽管他害怕警察,但警察教训父亲的话,他觉得有道理。 父子俩僵持时,妈妈说话了:“娃儿也该上几天学了。认几个字日后到外面去讨要,认个路看个地名啥的都方便些。”父亲终于点头了。 就这样,当小寨村的同龄小孩随同大人外出乞讨时,8岁的李玉平上了村小学。寨子里的人讥笑说:“这娃真傻,咱小寨从来就没有一个考出去的,难道单单他能跳出龙门?”乡亲们慨叹着,难以理解他的行为。 1997年9月,李玉平以优异成绩考进了中寨中学读初中。一些乞讨专业户看中他是棵乞讨好苗子,多次打他的主意,都被他拒绝了。父亲气得要打他,他哭着跑回了学校。靠着这种誓死不向命运低头的执拗劲,2000年9月,李玉平考上了岷县重点高中县一中。这时,父亲仿佛看到了儿子未来的一丝希望,再也不叫他去乞讨了,毅然找人借了800元高利贷,叫他去读高中。 开学那天,年仅16岁的李玉平怀揣着学杂费,带着20多斤土豆,步行60多里到一中报到。他住不起学校集体宿舍,便与几个贫困的孩子一起租住学校外面简陋的房子。他自己做饭吃,买来煤油炉,把从家里带来的一个舀水铁瓢当锅用。高中三年,他的学习成绩一直优异,但在高考时,由于他担心考不上大学又得重当乞丐,心理负担太重,影响到了考试成绩。 在煎熬、焦急的等待中,他终于等来了湖北荆州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他成为小寨村有史以来的第一个大学生。 遭遇“深度撞击”。他萌发了拯救乡亲灵魂的强烈想法 在湖北荆州国土资源职业技术学院,李玉平每天的伙食费不超过5元钱,但这并不妨碍他满怀激情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里。他很快在电子网络系出类拔萃,不久便成了该系的学生会主席。 2005年5月中旬的一天,一件在别人看来也许极普通的事件却给了他致命一击,他的心,一阵阵痉挛、一阵阵剧痛。 那天傍晚,他在校门附近发现一个年约60岁的老人正跪着伸出一只肮脏的破碗向路人乞讨。天哪!这个下跪的老乞丐竟是自己老家的邻居薛大叔。李玉平冲过去,一把夺过薛大叔的碗,跑到水龙头前,将黑乎乎的破碗冲洗了五六遍,接着跑到学校食堂打来满满一碗饭菜,把薛大叔领到一个角落,将饭菜递给他,说:“大叔,别下跪了,别乞讨了!”薛大叔不解地望着他说:“咋啦?”他又问起自己儿时的伙伴:“您家小三子呢?”薛大叔一边狼吞虎咽地吃着饭菜,一边坦然地说:“还不是跟村里的娃一样,到外面讨去了呀!” 这个晚上,李玉平一夜无眠,他脑海里怒涛汹涌:下跪乞讨,乞讨下跪!儿时酸楚的经历、小寨村男女老少成群结队外出下跪乞讨的情景历历在目,这些仿佛一堆点着的干柴,灼烧着他的心灵和神经,激发了他拯救小寨人灵魂的想法。 他爬起床,饱蘸浓情,写了一封《致全乡中小学生的信一一别跪了,小寨人,站起来!》:“你这一跪,为今后的生活开了一个乞讨的先例;这一跪,丢掉了做人的尊严……”字里行间,充满了巨大的忧虑和悲悯。第二天,他将用心血写成的信寄给了在中寨中学当校长的堂哥李平,希望他在学生中进行“禁讨教育”。 接着,他到邮局打长途电话,劝说父亲不要出去乞讨。父亲很不耐烦地说:“不去乞讨用什么供你上大学?”李玉平叫起来:“我不要你供钱,我自己打工挣钱读书!”见父亲犹豫着不表态,李玉平发狠说:“如果你再出去乞讨,我从此再不回家。”父亲最后勉强答应了。 此时,从老家也传来了令人鼓舞的消息:那封《致全乡中小学生的信》在校园里引起强烈反响,许多学生纷纷写作文表达自己的决心:要做个堂堂正正的人,决不向命运屈服,永远告别乞讨的陋习,靠勤劳的双手创造幸福的生活。 “天火”烧起来了.新的太阳初照小寨村 来上大学就没准备寒暑假回家的李玉平,竞在2005年暑假时舍得花掉100多元钱千里迢迢赶回家乡。他要为拯救乡亲们的灵魂去呐喊,去有所作为。 白天,他把寨子里的娃儿们找到树荫下,给他们讲做人的尊严,讲知识改变 命运的道理。晚上,他挨家挨户去拜访,去说服大人们。就这样,忙忙碌碌十来天下来,成效显著:原本准备外出乞讨的五六十户人家表示再不去丢那个人了。虽然其中有十来户人家还是趁黑夜偷偷跑出去了,但至少没把孩子带走。 李玉平看到了初步的胜利。 但是仅靠个人的力量去与强大的陋习抗衡,是多么微弱啊!李玉平多么需要有人能助他一臂之力! 一天,行走在寨子里的李玉平碰到了《南方周末》的记者关军。关军是得到线索专门到乞丐村来采访的,却遭到了有关部门的拒绝。此时,李玉平心里闪过一个念头:借助媒体的力量,将小寨村的生存状况报道出去,若此事能引起上级领导对小寨村乞讨现象的关注和重视,无疑是件天大的好事。随后,李玉平怀着复杂的心情,领着关军挨家挨户地采访。 晚上回到家,看见父母心事重重地唉声叹气,李玉平感到莫名其妙。母亲说:“娃儿,你咋成了全村最坏的人了呢?” 原来,有关领导对李玉平给记者提供采访的便利非常愤怒,责成村支书到李家对李玉平提出警告:“哪里跑出这么个背叛家乡的憨东西,居然把家乡的丑往外揭?全村就数他最坏!”父母恐惧地哀求他说:“娃儿,你回来就好好休息吧,别再惹是生非了!”李玉平心情沉重地说:“爸、妈,我千里迢迢赶回来不是为了休息,干部们迟早会领会到我的一片苦心的。” 李玉平不畏恐吓,一如既往地带着关军进行采访。 2005年8月11日,《南方周末》发表了以“想站起来的乞丐村”为题的文章,呼吁拯救小寨村人的灵魂,抢救孩子!一石激起千层浪。这篇文章发表后不到一个星期,《华商晨报》等10多家报纸的记者纷纷到小寨村采访并进行了报道。 在堂哥的帮助下,李玉平到中寨中学为学生们作了一次演讲。他说,人要有尊严地活着,只有知识才能改变命运!他讲得激情满怀,实在而又解渴,博得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师生们自发而庄严地举行了“对乞讨说不”的升旗仪式和签字仪式。 9月上旬,刚刚回到母校的李玉平被中央电视台“新闻会客厅”栏目请到北京做了一期节目——《专访乞丐村第一个大学生》,重点请他谈谈关于如何改变家乡人精神状态的想法。、他刚从北京返回荆州市,中央电视台又一栏目“社会记录”的两名记者就从兰州驱车赶了过来,专程采访他。采访结束时,记者郑重地问:“李玉平,你知道你的家乡人是怎么评价你的吗?”“骂我是个叛徒吧?”“不,他们由衷地说你就是小寨村盗‘天火’的,是当代的普罗米修斯。你那把火烧得好哇!烧醒了沉睡了几个世纪的小寨村人的羞耻感,尊严已经不再是知识分子或城里人的专利了,小寨人开始觉醒了!” 李玉平激动了。从记者那里李玉平还得知,媒体这样一“轰炸”,“炸”得有关领导进一步弄清了小寨村的事实真相,他们深感小寨人的这种生存状态再也不能继续下去了。各级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对小寨村的优惠政策,一些特困户还得到了政府三四千元的补助。对小寨村的中小学,有关部门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使村里适龄儿童的辍学率大大降低。当地中小学都在进行“禁讨教育”…… 崭新的太阳照临小寨人的心头。 李玉平欣慰地笑了。当然,他心里异常冷静:小寨人的陋习不是这么轻易就能改变的。现在只能说是开了一个很好的头,他肩上的担子还不能放下。2006年春节,他又花二三百元钱从荆州赶回了三千里之外的家乡,乡亲们忙着过节,他却一家家去拜访,看看大人孩子们是否能坚守“不乞讨”的承诺。结果令人欣慰:至少90%以上的人家没有离开脚下的黄土地(外出打工的除外)。他返回母校不久,香港凤凰卫视的记者特地赶到荆州采访了他。李玉平深情地对记者说:“我必须用自己有所作为的行动证明读书是孩子们的真正出路。我必须用自己的示范作用,激励全小寨不论男孩女孩都走进学校,学会如何做一个大写的人!只有全村男女老少都具有了这样的共识,小寨村人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才会出现根本性的转变。” 李玉平坚信,这一美好的前景一定会到来!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类似记者采访,不使用问卷而按事先准备好的调查重点,与调查对象深入交谈以求获得大量真实的背景资
料的调查方法是【 】

A.电话调查

B.深度调查

C.面访调查

D.通讯调查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与实事求是型领导沟通时,宜采用的策略是()。

A.要学会从他少得可怜的话语中领悟他的意图。

B.说话要简洁明了,直接说出事情的重点。

C.在向其汇报工作时,最好把一些关键性的细节解释清楚。

D.当领导问你问题时,要做出直接、详细的回答。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论说文请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分析下列材料,700字左右。“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他整合企业在

论说文

请结合企业管理的实际,分析下列材料,700字左右。

“挽狂澜于既倒,撑大厦于断梁,他整合企业在大危机之后实现大增长;搭载奥运快车,成功重塑形象;他借助一个品牌带给一个民族丰厚的营养。”这是指CCTV2005中国经济年度人物潘刚。2004年12月17日,伊利爆发了自成立以来的最大危机,董事长郑俊怀以及其他高管层共5名人员被刑事拘留,随后又被正式逮捕。在这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潘刚,带领班子迅速控制住了危局。记者在采访他为什么赞助奥运会时,他说:企业的社会责任。2006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评委会采访他,征询评选标准时,他认为,应该更加强调“责任”。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请用下面提供的材料为依据,以汉水区建设局的名义向上级主管部门撰写一份请求批准类请示的正文部
分。 要求:(1)遵守请示的行文规则; (2)理由要充分,要求要合理; (3)格式要正确,语言要得体。 【材料】 市民期盼更多管线入地 “在我所在的汉水区工业路、工业一路都刚刚经过改造,但路旁仍有很多木电线杆、水 泥线杆。很多路段改造都是管线同步入地,为什么这里不行呢?”昨日,××市市民熊先生 致电本报诉说心中的不解。 记者在这几个路段看到,熊先生所称的道路已经完成刷黑,有的正在铺设人行道。路 两边的人行道上,确有两排电线杆,上面密布的各种缆线与修葺一新的路面形成鲜明对比。 附近不少市民有与熊先生类似的疑问。 汉水区建设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管线入地耗资巨大。通常主干道或者景观路段的改 造,会有这方面的经费安排。次干道拓宽以后如果电线杆立在马路当中,也会管线入地。 这两条路属次干道,但电线杆在人行道上,故暂时没有管线入地计划。该负责人还介绍说, 这几个路段地处繁华商业区,关乎城市形象,确有一定的特殊性;其管线入地工程约需800 万元资金。他表示,接受市民建议,立即着手向上级请示,力争早日给市民一个满意的答 复。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1946年,毛泽东同美国记者斯特朗谈话时提出了“中间地带”的观点;1974年毛泽东提出了“三个世界’’的观点。以下哪几个是“第三世界”和“中间地带”共同涉及的地区?()

A.亚洲(除日本外)

B.北美洲和欧洲

C.非洲

D.拉丁美洲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