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6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宋]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⑤试新茶⑥。诗酒趁年华。 【注释】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息、慨叹。④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⑤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⑥新茶:指清明前采摘的“明前茶”。 下面对这首词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作者上超然台后,看到壕一城花千家,侧面说明超然台比较高

B.这首词描绘了暮春烟雨的美丽景色,作者也为之触动情思,感到超然快乐

C.酒醒却咨嗟,是因为他思乡的情绪。他又是以珍惜当下、及时行乐的情感态度来排遣这种情绪的

D.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是典型的借景抒情。上片之景,有以乐景衬哀情的成分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第6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宋]苏…”相关的问题
第1题
望江南•超然台①作 [宋]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②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④,且将新火⑤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注释】①超然台:筑在密州(今山东诸城)北城上,登台可眺望全城。②壕:护城河。③咨嗟:叹息、慨叹。④故国:这里指故乡、故园。⑤新火:唐宋习俗,清明前二天起,禁火三日。节后另取榆柳之火称“新火”。下列对词句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句以春柳在春风中的姿态风细柳斜斜,点明当时的季节特征:春已暮而未尽

B.超然台点明地点,作者登临超然台远眺,春风中的春水、春花、烟雨令诗人心旷神怡

C.寒食后,酒醒却咨嗟,进一步将登临的时间点明,也表达了自己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D.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合。诗人欲忘却尘世间一切,借诗酒以自娱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有关苏轼词中“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的说法正确的有()

A.该词写于黄州超然亭

B.表达了苏轼已然了悟、古井不波的心情

C.该词是双调《望江南》

D.新火指寒食后之火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念奴娇 春情①李清照萧条庭院,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宠柳娇花寒食②近,种种恼人天气。险韵诗成,扶头酒③醒,别是闲滋味。征鸿过尽,万千心事难寄。楼上几日春寒,帘垂四面,玉阑干慵倚。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清露晨流,新桐初引,多少游春意。日高烟敛,更看今日晴未。注:①这首词作于诗人南渡之前,丈夫赵明诚出仕在外。②寒食:节令名,清明节前一天。③扶头酒:容易饮醉的酒。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词的开头三句写词人所处的环境,景象萧条,给人以寂寞幽深之感,兼以细雨斜风,则心境之凄苦,更觉怆然

B.柳和花用宠娇来修饰,运用拟人手法,垂柳繁花,犹得天宠,备受人爱,表达词人对美好事物的关心

C.风雨之夕,词人饮酒赋诗,借以排遣愁绪,诗成酒醒之后,心境发生变化,一扫前愁,别有一番悠闲的欣喜

D.下片写词人枯坐愁闷,恹恹入睡了又感罗衾不耐春寒,渐渐从梦中惊醒,辗转难眠的忧愁和凄然溢于言表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

阅读《谈时间》中的一段文字,回答 30~32 小题:

所以有人宁可遁迹山林,享受那清风明月,“侣鱼虾而友麋鹿”,过那高蹈隐逸的生活。诗人济慈宁愿长时间地守着一株花,看那花苞徐徐展瓣,以为那是人间至乐。嵇在大树底下扬槌打铁,“浊酒一杯,弹琴一曲”;刘伶“止则操危执觚,动则挈植提壶”,一生中无思无虑其乐陶陶。这又是一种颇不寻常的方式。最彻底的超然的例子是《传灯录》所记载的:“南泉和尚问陆亘日:‘大夫十二时中作么生?’陆云:‘寸丝不挂!’”寸丝不挂即是了无挂碍之谓,“原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这境界高超极了,可以说是“以天地为一朝,万期为须臾”,根本不发生什么时间问题。

第 30 题 作者在这段文字中都运用了哪些论证方法?(2分)

【您的答案】

【参考解析】:引证法、类比论证法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欣赏一首古诗,完成第6题()

A.钱塘湖春行

B.大林寺桃花

C.惠崇春江晚景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两小题()
A.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14-15题B.临江仙①C.苏轼D.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E.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夜阑风静縠纹②平。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F.①这首词写于苏轼谪居黄州期间。当时词人住在城南长江边的临皋亭。友人马梦得在城东门外为他申请了一块荒地,名曰东坡。苏轼还在东坡筑屋名雪堂。这首词记叙了深秋之夜苏轼在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的情景。②縠纹:水中细小的波纹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柳 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堤长;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地描绘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A.六幺令·天中节①B.苏轼C.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蒲青翠,天淡纸鸢舞。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龙舟争渡,助威呐喊,凭吊祭江诵君赋D.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朝夕新亭对泣②,泪竭陵阳③处。汨罗江渚,湘累已逝,惟有万千断肠句E.①天中节即端午节。苏轼一生坎坷,几上几下,最后客死异乡,与屈原有一些相似之处。②新亭对泣,语出《世说新语·言语》: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③陵阳,屈原第二次被流放,最后到了安徽省青阳县陵阳镇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第16题。玉楼春①欧阳修雪云乍变春云簇,渐觉年华堪送目。北枝梅蕊犯寒开,南浦波纹如酒绿。芳菲次第还相续,不奈情多无处足。尊②前百计得春归,莫为伤春歌黛蹙。【注】①一说这首词作于词人被贬离京,任职颍州(今安徽阜阳)期间。②尊:通“樽”。下列对这首词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一项是()

A.第一句写冬去春来的物候变化,天空中漠漠的冬云不觉间已变成了簇簇的春云,对云彩形态的细致描写,体现了词人对春的信息的关切和感知的细腻敏锐

B.第二句紧承首句所见之景,转而写心中所感:看到冬春景象的变化,词人渐觉年华似水,无声无息地流逝,不禁生发出人生虚度、不堪回首的感慨

C.南浦句化用南朝文学家江淹《别赋》中的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句,借以表达春水绿波的美好意境

D.第五、六句以高度概括之笔写春天的万千花朵相继开落,面对这仿佛永不谢幕的美景,词人的心也被永不满足、永不尽兴的激情陶醉着,激荡着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阅读下列诗歌,回答问题双双燕•咏燕•史达祖过春社了,度帘幕中间,去年尘冷。差池欲住,试入旧巢相并。还相雕梁藻井,又软语、商量不定。飘然快拂花梢,翠尾分开红影。芳径。芹泥雨润。爱贴地争飞,竞夸轻俊。红楼归晚,看足柳昏花暝。应自栖香正稳,便忘了、天涯芳信。愁损翠黛双蛾,日日画阑独凭。以下对诗歌的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为一首咏物词,它成功地刻画了燕子双栖双宿恩爱羡人的优美形象,把燕子拟人化的同时,描写它们的动态与神情,又处处力求符合燕子的特征,达到了形神俱似的地步

B.软语商量不定,形容燕语呢喃。商量不定,写双燕你一句、我一句,亲昵商量的情状。软语,其声音婉转悠扬、美妙动听、温情脉脉,把双燕描绘得就像一对充满柔情密意的情侣

C.末几句又从写人回到写燕,对燕子来说,是有感于去年尘冷的新变化,实际上这是暗示人去境清,深闺寂寥的人事变化

D.这首词打破宋词题材结构以写景或物为主体的常规,而以写人为主,写物为宾;写红楼思妇的愁苦,只是为了反衬双燕的美满生活,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