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赵一曼的“示儿书”》中,赵一曼的儿子宁儿知道母亲的真实身份后,就用钢笔扎在手(臂)上扎了()三个字,一直到他死,那几个字都在手(臂)上

A.赵一曼

B.共产主义

C.新中国

D.爱国

答案
收藏

A、赵一曼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赵一曼的“示儿书”》中,赵一曼的儿子宁儿知道母亲的真实身份…”相关的问题
第1题
九一八事变后,被中共中央先后选派到东北领导抗日斗争的共产党员有()。

A.罗登贤

B.杨靖宇

C.赵尚志

D.赵一曼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下列人物哪位是沂蒙红嫂()

A.赵一曼

B.刘胡兰

C.张玉梅

D.江姐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我与地坛》中,借“我”之口运用心理描写表现深挚母爱的有()

A.出去活动活动,去地坛看看书,我说这挺好

B.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

C.当我不在家里的那些漫长的时间,她是怎样心神不定坐卧难宁

D.但她从来没有对我说过:“你为我想想。”

E.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了,就召她回去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A.姚纳伫立如“幽灵”,马伫立如“蜜糖饼”B.姚纳挨受“脖儿拐”,马挨

《苦恼》中人与马的对比体现在()

A.姚纳伫立如“幽灵”,马伫立如“蜜糖饼”

B.姚纳挨受“脖儿拐”,马挨受鞭子抽打

C.姚纳死了儿子,马死了初生马崽儿

D.无人听姚纳诉说,小马却认真地倾听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以下遗嘱会由于形式要件导致无效或部分无效的是?()

A.钱总用电脑写了一份遗嘱,打印出来亲笔签名和日期,交给律师保管

B.钱总亲笔书写了一份遗嘱,并签名注明年、月、日

C.钱总让律师按其意思写了一份遗嘱,钱总亲笔签名和日期

D.钱总用手机录音的方式口述遗嘱,有两个朋友在录音中做见证

E.钱总临终前对张医生和刘护士说,我在某某小区的房子给儿子,50万存款给女儿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关于持续性枕后位,下列哪项是正确的?()

A.多见于漏斗型骨盆

B.凡枕后位均需剖宫产

C.阴道检查大卤门位于骨盆右后方,矢状缝在右斜径上,示枕后位

D.产妇向下屏气,示宫口开全

E.阴道口可见儿头,示宫口开全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58岁的王董年轻时创业,28岁结婚时已经有婚前财产500万元。妻子杨冬无婚前财产,与王董育有一儿一女,家庭所有财产都登记在王董名下,若王董在60岁过世时已累积5,000万元的财产,此时王董的父母亲还健在,写遗嘱排除父母继承,与不写遗嘱法定继承,儿子或女儿可分得的王董遗产可多出()。(王董夫妻婚后采取法定财产制)

A.300万元

B.333万元

C.367万元

D.417万元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一)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他穿上大衣,走进马棚,他的马在那儿站着。他

(一)阅读契诃夫《苦恼》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以下3小题。

他穿上大衣,走进马棚,他的马在那儿站着。他想到燕麦,想到干草,想到天气……他孤单单一个人的时候,不敢想儿子……对别人谈一谈儿子倒还可以,至于想他,描出他的模样,那是会可怕得叫人受不了的……

“你在嚼草吗?”姚纳问他的马。

看见它亮晶晶的眼睛,

“好的,嚼吧,嚼吧……我们挣的钱既然不够吃燕麦,那就吃干草吧……对了……我呢,岁数大了,赶车不行啦……应当由我儿子来赶车才对,不该由我来赶了……他可是个地道的马车夫……要是他活着才好……”

姚纳沉默一忽儿,接着说:

“是这么回事,小母马……库司玛·姚尼奇下世了……他跟我说了再会……他一下子就无缘无故死了……哪,打个比方,你生了个小崽子,你就是那小崽子的亲妈了……突然间,比方说,那小崽子跟你告别,死了……你不是要伤心吗?……”

小母马嚼着干草,听着,闻闻主人的手………

姚纳讲得有了劲,就把心里的话统统讲给它听了……

车夫姚纳为何要向小母马诉说内心的苦恼?这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现实?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患者,男性,45岁,60kg,因“脑出血血肿清除术后高热伴头痛、呕吐5天”转入感染科。辅助检查:脑脊液WBC1500×106/L,Glu0.5mmol/L,蛋白1200mg/L;头颅CT示5×6cm脑脓肿伴广泛水肿;脑脊液培养为MRSA。下列适合该患者的抗感染方案是(),

A.去甲万古霉素0.8givgttbid+克林霉素1.2givgttbid

B.去甲万古霉素0.8givgttq12h+磷霉素8givgttq12h+利福平0.6gpoqd

C.替考拉宁0.4givgttqd

D.利奈唑胺0.6givgttq12h

E.头孢曲松2givgttq12h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关于晚唐之后诗歌的发展,下列哪两个说法较为妥当:()

A.陆游创作了大量诗歌,《示儿》《过零丁洋》 为其代表作

B.梅尧臣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 ,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合蓄

C.围绕着周邦彦形成的“江西诗派”重工力,讲求“锻炼而归于自然”

D.北宋诗人苏舜钦性豪,主张诗歌应“任以古道”“警时鼓众”,批评“以藻丽为胜” 的文字风气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阅读鲁迅《药》中文段,完成下列各题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
阅读鲁迅《药》中文段,完成下列各题

西关外靠着城根的地面,本是一块官地;中间歪歪斜斜一条细路,是贪走便道的人,用鞋底造成的,但却成了自然的界限。路的左边,都埋着死刑和瘐毙的人,右边是穷人的丛冢。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的馒头。

这一年的清明,分外寒冷;杨柳才吐出半粒米大的新芽。天明未久,华大妈已在右边的一坐新坟前面,排出四碟菜,一碗饭,哭了一场。化过纸,呆呆的坐在地上,仿佛等候什么似的,但自己也说不出等候什么。微风起来,吹动他短发,确乎比去年白得多了。

小路上又来了一个女人,也是半白头发,褴褛的衣裙;提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纸锭,三步一歇的走。忽然见华大妈坐在地上看他,便有些踌躇,惨白的脸上,现出些羞愧的颜色;但终于硬着头皮,走到左边的一坐坟前,放下了篮子。

那坟与小栓的坟,一字儿排着,中间只隔一条小路。华大妈看他排好四碟菜,一碗饭,立着哭了一通,化过纸锭;心里暗暗地想,“这坟里的也是儿子了。”那老女人徘徊观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

华大妈见这样子,生怕他伤心到快要发狂了;便忍不住立起身,跨过小路,低声对他说,“你这位老奶奶不要伤心了,——我们还是回去罢。”

那人点一点头,眼睛仍然向上瞪着;也低声吃吃的说道,“你看,——看这是什么呢?”

华大妈跟了他指头看去,眼光便到了前面的坟,这坟上草根还没有全合,露出一块一块的黄土,煞是难看,再往上仔细看时,却不觉也吃一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着那尖圆的坟顶。

他们的眼睛都已老花多年了,但望这红白的花,却还能明白看见。花也不很多,圆圆的排成一个圈,不很精神,倒也整齐。华大妈忙看他儿子和别人的坟,却只有不怕冷的几点青白小花,零星开着;便觉得心里忽然感到一种不足和空虚,不愿意根究。那老女人又走近几步,细看了一遍,自言自语的说,“这没有根,不像自己开的。——这地方有谁来呢?孩子不会来玩;——亲戚本家早不来了。——这是怎么一回事呢?”他想了又想,忽又流下泪来,大声说道:——

“瑜儿,他们都冤枉了你,你还是忘不了,伤心不过,今天特意显点灵,要我知道么?”他四面一看,只见一只乌鸦,站在一株没有叶的树上,便接着说,“我知道了。——瑜儿,可怜他们坑了你,他们将来总有报应,天都知道;你闭了眼睛就是了。——你如果真在这里,听到我的话,——便教这乌鸦飞上你的坟顶,给我看罢。”

微风早经停息了;枯草支支直立,有如铜丝。一丝发抖的声音在空气中愈颤愈细,细到没有,周围便都是死一般静。两人站在枯草丛里,仰面看那乌鸦;那乌鸦也在笔直的树枝间,缩着头,铁铸一般站着。

(1)对文中划线句子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这是一个比喻句,本体是“两面都已埋到层层叠叠”的丛冢。

B.这句话不仅写了坟冢之多,而且暗示了死亡之因,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

C.此处有嘲弄阔人家的意思,将其享乐祝寿讥讽为走向坟冢而死亡。

D.这个比喻用“坟冢”和“馒头”分别作本体和喻体,含有更深的寓意:死囚的荒坟与穷人的丛冢毗连,献出鲜血的夏瑜与吞食人血的小栓先后都未逃脱这土馒头的归宿,他们的坟堆,标着他们成了吃人者肉筵席上的一分菜肴。

(2)对这个女人“现出些羞愧的颜色”的原因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儿子是因“造反”被“官府”杀头的,不是“良民”。

B.看见华大妈上坟早,自己来得迟了。

C.认为自己衣衫褴褛,老态龙钟,实在不好意思。

D.认为儿子从事正义事业,自己却对儿子不理解,未能解救儿子。

(3)对“那老女人徘徊望了一回,忽然手脚有些发抖,跄跄踉踉退下几步,瞪着眼只是发怔”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她徘徊观望,发现华大妈在看她,所以忽然手脚有些发抖。

B.她发现儿子坟上有一个花圈,不知花圈所蕴含的深意,反而以为这是屈死的儿子显灵。

C.华大妈发现别人的坟上有一个花圈,而自己儿子坟上没有,显得紧张。

D.夏四奶奶看到一只乌鸦,认为是不祥之兆,显得紧张。

(4)夏瑜的坟上“分明有一圈红白的花,围在那尖圆的坟顶”,作者这样写的用意是什么?

A.突出夏瑜的革命精神,表现了作者对烈士的崇敬和痛悼。

B.暗示革命火种是扑不灭的,表现作者对烈士的悼念,冲淡坟场悲凉肃杀的氛围。

C.以夏瑜的死与华小栓的死作对比,说明夏瑜之死的悲壮。

D.对烈士的慰籍,说明革命火种不会被扑灭,表现作者对群众的觉醒寄予希望。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