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自考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单选题]

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B.抗日战争胜利后

C.甲午战争之后

D.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

答案
收藏

A、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是在()”相关的问题
第1题
(2015.10·浙江学业水平·9)1872年,广东商人陈启源自海外归来,次年在南海创办继昌隆缫丝厂,使用机器,雇佣工人进行生产。该厂的创办反映出()

A.洋务企业在困境中转型

B.民族工业进入初步发展阶段

C.民族工业短暂春天到来

D.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一种途径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中国民族工业获得迅速发展的良机,出现“短暂的春天”是在()

A.洋务运动时期

B.辛亥革命期间

C.一战期间

D.抗战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张老师在讲授《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时,按发展阶段设计了四个标题:“千呼万唤始出来、小荷才露尖尖角、忽如一夜春风来、无可奈何花落去”。其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是指民族工业的()

A.产生

B.初步发展

C.短暂的春天

D.衰落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麦迪森数据显示清代中国的人均产值略少于印度,清末民初则开始追赶,1936年中国已经比印度要高出26.3%。这一变化反映了当时中国()

A.稳固政局中的社会经济进步

B.乱世中的现代化步伐

C.外患消弭中的良好发展机遇

D.民族工业的短暂春天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短暂的“黄金时代”,是在()

A.辛亥革命后

B.北伐时期

C.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

D.五四运动时期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甲年中日战争后,状元实业家张主动放弃高官厚禄,毅然回到家乡,在江苏南通创办大生厂,带动很多中国人走上"实业救国”道路。上述资料可以用来研究()

A.近代民族工业发展

B.近代新闻出版业发展

C.近代军事工业发展

D.近代教育事业发展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据北京政府农商部统计,1914年工业企业注册的资本总额是六千两百多万元,1920增为一亿五千五百万元,增加了125%;其中中国民族工业资本的纱厂由35家增至63家,纱锭由687900多锭增至1354500多锭,增加了97%;新式煤矿的产量由449500吨增加为4889700吨,增加了近11倍;面粉厂增加了84家。这一时期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

A.导致自然经济完全解体及近代经济结构的变化

B.得益于晚清政府与北洋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政策

C.推动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并登上历史舞台

D.有利于无产阶级发展及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史载:鸦片战争后“佛山针行,向称大宗,佣工仰食以千百计。自有洋针,而离散殆尽矣。”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外商在中国投资建厂

B.西方列强的经济侵略

C.农产品大量进入市场

D.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起止时间,19世纪60至90年代,代表人物:奕,曾国藩等人,建立近代企业江南制造总局)括号内内容反映的历史事件的意义()

A.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

B.促进民族工业的进一步发展

C.确立了民主共和制度

D.促使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表1 近代早期苏州上层绅商的产业及收入分布情况据此可知,表1的现象()

A.直接导致民族工业长期萧条

B.折射中国民族工业的特殊性

C.导致资本主义萌芽发展受阻

D.取决于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据统计,1865—1905 年,超过 70%的教育精英是官员子弟,来自全国各地的“绅士”阶层;1906—1952 年,超过 60%的教育精英来自地方专业人士和商人子弟,尤其是江南地区。这一变化()

A.受益于民族工业的迅速发展

B.是近代教育体制变革的结果

C.表明政治形势左右教育格局

D.折射出社会经济结构的变迁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