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大学本科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蒸汽动力循环的流程图如图6-10所示。已知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p1=6MPa,温度t1=500℃,该蒸汽经节流阀做绝热膨胀

蒸汽动力循环的流程图如图6-10所示。已知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p1=6MPa,温度t1=500℃,该蒸汽经节流阀做绝热膨胀后压力降为5MPa,然后进入透平机可逆绝热膨胀到排汽压力p3=0.005MPa,试求: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蒸汽动力循环的流程图如图6-10所示。已知锅炉产生的蒸汽压力…”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如图6-10所示,单相交流调压,如果采用具有强迫换流机能的晶闸管,也会改善电源功率因数及减小高次谐波,例如采

如图6-10所示,单相交流调压,如果采用具有强迫换流机能的晶闸管,也会改善电源功率因数及减小高次谐波,例如采用可关断晶闸管GTO。若门极在ωt=α时,加导通信号,在ωt=π-α时加关断信号,回答下列问题:

(1) 画出负载电压波形。

(2) 求出u1的有效值U1

(3) α=π/6时,求电源功率因数及基波功率因数。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N=4的桑德-图基算法方框图如图9-15所示,试根据习题9-30导出的结果,将此方框图画为蝶形流程图.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给出如图8-4.所示的某源程序的控制流图G,求出G中全部的循环。

给出如图8-4.所示的某源程序的控制流图G,求出G中全部的循环。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如图8-4所示液压系统,完成如下动作循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卸荷。试编写出动作循环表,并评述系统的特点。

如图8-4所示液压系统,完成如下动作循环:快进→工进→快退→停止、卸荷。试编写出动作循环表,并评述系统的特点。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如图2-14所示的电路,试用do...while循环结构编写一段程序,当P30闭合时,P1口的LED0~LED7闪烁,当P30断开时,P1

如图2-14所示的电路,试用do...while循环结构编写一段程序,当P30闭合时,P1口的LED0~LED7闪烁,当P30断开时,P1口的LED0~LED7全灭。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设有语句: if(ex)S1;else S2; 该语句执行功能的流程图如图6—1所示。 要求:

设有语句: if(ex)S1;else S2; 该语句执行功能的流程图如图6—1所示。

要求: (1)根据流程图描述的语义为上面的语句设计代码(四元式)结构填入下面代码区:

注意: ①语句ex、S1、S2的中间代码可以用ex,code、S1.code、S2.code表示。 ②转移类四元式的转向目标统一写在四元式的result位置。 无条件转移操作符用“j”表示,例如,(j,,,100)表示无条件转移到addr为100的四元式。 有条件转移操作符用“jT”表示为“真”转移。例如,(jTex值,,100)表示对ex值进行判断,当ex值为真时转移到地址为100的四元式。类似地有转移操作符“jF”表示为“假”转移。 ③code部分可以有空语句,即code部分不填写任何内容。 (2)给出语句标号next拉链一返填的描述。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如图6-1所示,平板与固体壁面间间距为lmm,流体的动力黏滞系数为0.1Pa·s,以50N的力拖动,速度为1m/s

如图6-1所示,平板与固体壁面间间距为lmm,流体的动力黏滞系数为0.1Pa·s,以50N的力拖动,速度为1m/s,平板的面积是()m2。

A.1

B.0.5

C.5

D.2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某内燃机混合加热循环,如图6-31所示。其中t1=90°C、t2=400°C、t3=590°C、t5=300℃,工质可视为空气,比热容为定值,求循环的热效率及相同温度范时卡诺循环的热效率。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如图(a)所示,飞轮的质量为60kg,直径为0.50m,转速为1.0x103rmin-1。现用闸瓦制动使
如图(a)所示,飞轮的质量为60kg,直径为0.50m,转速为1.0x103rmin-1。现用闸瓦制动使

其在5.0s内停止转动,求制动力F。设闸瓦与飞轮之间的摩擦因数μ=0.40,飞轮的质量全部分布在轮缘上。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有一拔杆,采用Q235钢,fd=215N/mm2,如图5-30所示,缀条采用斜杆式体系.设考虑起吊物时的动力作用等,应将起重量乘以1.25,并设平面内、外计算长度相等。问θ=60°时,拔杆最大起重量设计值为多少?
点击查看答案
第11题
美国怀俄明州矗立着一座“魔鬼塔”,高264米,由紧密排列的六角形岩浆岩柱组成(如图1所示)。图2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1和图2,回答第1、2题。1.形成魔鬼塔的地质作用依次为图2中的()

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⑤⑥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