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考研
题目内容 (请给出正确答案)
[主观题]

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国际社会提出了在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具体目标。而在贫困研究上作出特殊成就并获

得诺贝尔纪念奖(简称诺贝尔奖)的经济学家是()。

A.Stiglitz(斯蒂格利茨)

B.Sen(森)

C.Arrow(阿罗)

D.Samuelson(萨缪尔森)

查看答案
答案
收藏
如果结果不匹配,请 联系老师 获取答案
您可能会需要:
您的账号:,可能还需要:
您的账号:
发送账号密码至手机
发送
安装优题宝APP,拍照搜题省时又省心!
更多“在跨入21世纪的时候,国际社会提出了在全世界消除贫困的具体目…”相关的问题
第1题
1987年,“临教审”在反复调查研究并征求各方意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咨询报告以及具体的改革建议。
其中1987年8月提出的咨询报告具有代表性和权威性。下列选项不是该咨询报告提出面向21世纪日本教育改革的目标、责任和使命的是

A.培养青年一代具有广阔的胸怀、强健的体魄和丰富的创造力

B.具有自由、自律的品格和公共精神

C.成为面向21世纪的日本人

D.重视德育、体育,培养协调发展的儿童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1996年,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教育———财富蕴藏其中》中,提出了面向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即:要培养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学会生存”四种本领。

A.体验

B.理解

C.发展

D.共处

点击查看答案
第3题
关于“社会信息化持续推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社会信息化的一个重要标志是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和广泛应用

B.互联网真正让世界变成了地球村,让国际社会联系越来越紧密

C.互联网发展对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提出了新的挑战

D.互联网还尚未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导力量

点击查看答案
第4题
阅读以下材料,谈谈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的意义。 “自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课程

阅读以下材料,谈谈加强汉语的国际传播的意义。

“自1950年清华大学为第一批东欧国家来华留学生开设汉语课程和

1952年中国政府派遣我国著名语言学家朱德熙教授到保加利亚教授汉语为起点,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事业已经走过了55年不平凡的历程。而学习汉语真正形成越来越大的规模和声势则是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后的事,特别是最近几年世界各地出现了汉语热。回顾历史,对外汉语教学和传播事业的每一步发展都与国家的发展、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中国与世界的交流与合作息息相关。在人类跨入21世纪的今天,我国的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正处在全新的、催人奋进的环境之中。”

点击查看答案
第5题
关于现代科学技术提出的伦理问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目前大多数的国家、政府和研究者都对克隆人表示强烈的反对

B.国际社会及各国政府的制约是确保生物技术健康发展的必要条件

C.科学家与工程师的个人觉悟、道德情操、思想品德、献身科学的勇气及高尚的人文精神,都将对21世纪生物技术的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

D.科学家和科研工作者在进行生命研究时,特别是进行生物技术的实践过程中,时时都面临着道德选择

E.基因工程技术的产生与发展始终受到社会伦理层面的审视与质疑,其原因在于,除了自身的科学价值和经济价值之外,它总是与伦理与法律进行对阵

点击查看答案
第6题
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正式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
点击查看答案
第7题
在37岁前后,阳明就提出了______与______的重要命题,直到50岁左右,又提出了______的命题,标志着阳明思想的最
终形成。
点击查看答案
第8题
在我们党内,毛泽东最早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
点击查看答案
第9题
在《季氏将伐颛臾》中,孔子提出了怎样的政治主张?

点击查看答案
第10题
毛泽东在()提出了“两个务必”的重要思想。

A.井冈山

B.遵义

C.延安

D.西柏坡

点击查看答案
退出 登录/注册
发送账号至手机
密码将被重置
获取验证码
发送
温馨提示
该问题答案仅针对搜题卡用户开放,请点击购买搜题卡。
马上购买搜题卡
我已购买搜题卡, 登录账号 继续查看答案
重置密码
确认修改